您當前的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中醫(yī)藥文化
俗話說:補冬不如補霜降。在中醫(yī)學看來,霜降之后人體陽氣會更加偏弱,陰氣更勝,是入冬的過渡季節(jié)?!八怠焙螅话闶沁M補的好時候~
補冬不如補霜降
霜降之時已進入深秋,中醫(yī)認為此季節(jié)屬于五行中的“金”,對應肺臟。另一方面,霜降節(jié)氣的氣候特點仍以燥氣當令,而干燥的氣候環(huán)境很容易消耗人體的津液,并從口鼻先行入肺。因此,此時飲食養(yǎng)生應講究平補。
以生津潤燥為主,可多吃些白薯、山藥、蓮藕、百合、蜂蜜、大棗、芝麻、核桃等生津潤燥、清熱化痰、止咳平喘、固腎補肺的食物。根據(jù)中醫(yī)“燥則潤之”的原則,緩解干燥,除了要多喝水、多吃果蔬、避免辛辣食品刺激之外,一日三餐也可適當煮些滋陰養(yǎng)肺的粥來喝。
霜降時節(jié),不少人會進補中藥,比如麥冬、百合、地黃、甜杏仁、玄參、大棗、川貝母、白果、西洋參、黨參、白術(shù)、人參、茯苓、薏苡仁等。然而,從中醫(yī)的角度來看,“藥補不如食補”,而且即使是藥補,也要根據(jù)個人的體質(zhì)而定,不能亂補。
此時可視個人癥狀選擇滋補肺陰、清除燥熱的銀耳、百合、銀杏、大棗、枸杞、蓮藕、蓮子等藥材或食物入粥,以防止燥癥的發(fā)生。而對于燥癥明顯的人群來說,則可通過進補藥粥、藥膏來達到潤肺的目的,如麥門冬粥、川貝母蒸梨等,都可起到養(yǎng)陰潤肺的功效。
尤其是老人,由于自身體質(zhì)較弱,且不少人患有多種疾病,一旦進補不當,不但起不到調(diào)養(yǎng)身體的作用,還可能會引發(fā)不必要的麻煩。而對于小孩來說,則應順應節(jié)氣轉(zhuǎn)向收斂、降氣、潤燥、增酸減辛的進補方式。
此外,秋季氣候雖然干燥,但濕邪對人體的影響同樣應當注意。此時,暑氣余熱未盡,陰氣又較前加重,如遇秋雨天氣,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,而發(fā)生水腫或腹瀉癥狀。要是秋季脾傷于濕,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發(fā)作種下病根,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(guān)鍵,只是此時養(yǎng)生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、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,如蓮子、苡米、冬瓜、蓮藕、山藥等。
藥補不如食補
霜降食療,推薦大家食用這些美味藥膳
沙參麥冬杞子鴨湯
材料:麥冬15g、沙參30g、枸杞子15g、老鴨一只。
做法:將老鴨放入湯鍋中,倒入適量的清水,大火煮滾。水滾后將水倒掉,洗凈老鴨。然后一次性注滿清水,放入沙參、麥冬、枸杞子,大火煮滾。再煮5分鐘,倒入電燉鍋內(nèi),煲約2小時。最后加入適量的食鹽調(diào)味,拌勻,盛入碗中即可享用。
功效:清養(yǎng)肺胃、生津潤燥。
注意:脾胃虛弱以及身體虛寒的人群忌用。
百合玉竹老鴿湯
材料:老鴿1只、玉竹30克、百合15克、枸杞15克、桂圓肉10克、生姜2片。
做法:玉竹、百合、枸杞洗凈備用,老鴿宰殺后去毛去內(nèi)臟、洗凈、切成大塊,與其它材料一同放入煲中,加水適量,先用大火煲開,再轉(zhuǎn)小火煲2小時,最后加鹽調(diào)味即可。
功效:滋陰養(yǎng)血安神。適合肺腎陰虛,兼有心神不寧、夜寐欠安之人。
沙參麥冬湯
沙參麥冬湯源自《溫病條辨》。
組成:北沙參15克、玉竹10克、麥冬10克、生甘草5克、桑葉10克、生扁豆10克、天花粉10克。
做法:水煎服,一日二次或代茶飲??稍谏戏交A(chǔ)上加黃精10克補氣養(yǎng)陰,太子參15克補氣健脾,生津潤肺。
功效:清養(yǎng)肺陰,生津潤燥。主治燥傷肺胃,津液虧虛。適用于咽干口渴,干咳少痰等。
川貝冰糖燉雪梨
材料:川貝母5-8顆、梨1個、冰糖4-6顆。
做法:梨削皮后從頂部的三分之一處切開,用勺子將梨核摳掉。川貝母搗成粉末狀,連同冰糖一起放入去核之后的梨洞里。將之前切下的梨的上三分之一部分蓋回去,并用牙簽固定,放入碗中,待蒸鍋上汽后,將碗放入鍋中,中小火蒸30分鐘左右即可食用。
功效:川貝燉雪梨不僅口感細膩,味道香甜,還有潤肺、止咳、化痰、平喘等功效,特別適用于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(fā)期。川貝能化痰,消除肺燥肺熱,雪梨同樣能潤肺緩解秋燥,醒酒降火,化痰止咳。
需要提醒的是,中醫(yī)遵循“虛者補之,損者益之”的原則,切忌無病進補;或不分虛實地濫補、過量進補;或亂配藥材;或盲目追求昂貴食材,因此,霜降進補宜有度。